5月21日,2021年“國際生物多樣性日”主場宣傳活動在京舉行。今年“國際生物多樣性日”的主題為“呵護自然 人人有責”。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活動并講話。
黃潤秋指出,生物多樣性構建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,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。當前,全球生物多樣性普遍受威脅的形勢還在持續惡化。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,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也同樣面臨嚴峻挑戰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,只有全社會同心協力,尊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,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保護協調統一,才能謀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。
黃潤秋表示,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,將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進行系統部署。去年9月30日,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,倡議各國堅持生態文明、堅持多邊主義、保持綠色發展、增強責任心,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。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,中國采取一系列有力舉措,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,政策與法律法規體系加快建立,大氣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持續加大,生物多樣性調查、監測、評估有序推進,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社會參與度和公眾意識不斷提高。
黃潤秋強調,生物多樣性喪失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,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是政府、企業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。我們要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,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,共建繁榮、清潔、美麗的世界,共同呵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。中國作為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(COP15)的東道國和候任主席國,將認真履行責任義務,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,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,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。一是認真履行《東道國協議》,全力做好COP15籌備和保障工作,努力將COP15辦成一屆圓滿成功、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締約方大會。二是加快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,推動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各部門各地區“十四五”規劃。三是扎實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的組織實施,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監管能力。四是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,加大力度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成功案例,引導推動全社會廣泛參與。
活動由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主持。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、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·穆雷瑪通過視頻致辭。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顯剛以視頻方式參加活動并致辭。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孫勁、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占海,歐盟駐華大使郁白、埃及駐華大使穆罕默德·巴德里、聯合國開發計劃署(UNDP)駐華代表白雅婷出席活動并致辭。部分企業、社會組織和國際國內青年代表現場或通過視頻發言。
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成員單位、云南省人民政府代表,聯合國有關機構、駐華使館、國際環保組織代表,企業、社會組織和媒體代表共70余人參加線下宣傳活動,多個媒體平臺同步進行線上直播。
合作伙伴
|
相關閱讀